民航碳排放管理员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其中,五级/初级工不分工种,统称碳排放管理员五级/初级工。 其主要工作内容有制定检测计划,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并确定排放因子;检查和维护航空器飞行活动及地面设施活动数据检测,制定统计核算工作方案,统计核算排放量,编制统计核算报告等。
民航碳排放管理员工作要求
四级/中级工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1.民航监测计划制定和实施 | 1.1 制定监测计划 | 1.1.1民航企业组织机构图、民航运营范围、机队组成、航空器、地面设施、燃料信息及类型、飞行活动类别等基础信息要点 | |
1.1.2能记录航空器和地面设施、燃料、物料 | 1.1.2航空器和地面设施、燃料、物料信息要点 1.1.3国内、国际航空器飞行活动和地面活动排放数据监测计划编制要求 | ||
1.2 获取活动水平数据并确定排放因子 | 1.2.1 能确认支持性材料,甄别、提取核算相关信息和数据 | 1.2.1 活动水平信息文档 | |
1.2.2 监测设备数据读取方法和记录要求 | |||
1.2.2 能确定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 | |||
1.2.3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要求 | |||
1.3 检查和 | 1.3.1能检查并记录监测设备运行状态 1.3.2能识别监测设备异常 1.3.3能识别监测设备的测量误差 1.3.4能与监测设备相关专业人员对接设备问题 1.3.5能辅助相关专业人员完 成监测设备维护和校准 | 1.3.1 监测设备使用说明 | |
维护航空器 | 1.3.2 监测设备异常情况分类 | ||
飞行活动及 | 1.3.3 设备测量误差范围和因素 | ||
地面设施活 | 1.3.4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求 | ||
动数据监测 | |||
设备 | 1.3.5 监测设备维护和校准要求 | ||
2.1.1 能从快速存储记录器 | 2.1.1民航企业生产运行能耗及排放环节 2.1.2航空器油耗统计管理要求 2.1.3航空器碳排放统计管理要求 2.1.4民航企业地面能耗统计管理要求 2.1.5航空器飞行活动和地面活动间碳排放边界划定方法 2.1.6民航企业统计核算和报告 的范围、要点、一般流程 | ||
(QAR)、飞机通讯寻址与报告 | |||
系统(ACARS)、飞行任务书、 | |||
2.民航统计核算及报告编制 | 2.1 制定统计核算工作方案 | 生产统计系统、地面能耗统计系统等航空器飞行活动及地面活动数据源中收集、整理数据 2.1.2 能划分航空器飞行活动 | |
和地面活动间碳排放边界 | |||
2.1.3 能制定统计核算工作流 | |||
程,并编制工作方案 | |||
2.2.1能整理、分析飞行器统计 | 2.2.1 飞行器统计核算基础数据 | ||
2.2 统计核 | 核算基础数据 | 整理、分析方法 | |
算排放量 | 2.2.2能整理、分析地面设施统 | 2.2.2 地面设施统计核算基础数 | |
计核算基础数据 | 据整理、分析方法 |
2.3编制统计核算报告 | 2.3.1能编制民航企业统计核算报告 2.3.2能阐释民航企业统计核算结果 | 2.3.1民航企业统计核算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2.3.2民航企业的排放统计核算结果的分析方法 2.3.3民航企业运行流程要点 2.3.4国内、国际航空器飞行、地面活动年度排放报告、监测计划编制、数据报送及保密要求 | |
2.4 建立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 | 2.4.1能检查统计核算数据 2.4.2能检查归档文件的完整性 2.4.3能整理归档文件 | 2.4.1统计核算数据的检查流程和要点 2.4.2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要点和使用方法 2.4.3统计核算归档文件要点和 整理方法 | |
3.民航碳排放核查组织与实施 | 3.1 制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3.1.1能收集、整理核查工作所需资料和信息 3.1.2能提出核查工作目标 3.1.3能编制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3.1.1核查工作原则和流程 3.1.2核查工作资料和信息的内容和要点 3.1.3核查工作目标确定方法 3.1.4核查工作原则和流程 3.1.5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构成与要点 |
3.2 文件评审和现场核查 | 3.2.1能编制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文件评审清单 3.2.2能审查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其支持性材料 3.2.3能审查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排放报告及其支持性材料 3.2.4能判断航空器和地面设 施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行情况 | 3.2.1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3.2.2航空器和地面设施统计核算指南或标准规范 3.2.3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文件评审内容和要点 3.2.4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求 | |
3.3 建立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 3.3.1能使用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3.3.2能编制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3.3能检查归档文件的完整性 3.3.4能整理归档文件 | 3.3.1核查质量管理的流程、内容和要点 3.3.2核查质量管理体系的使用方法 3.3.3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和编写方法 3.3.4核查归档文件清单和要点 3.3.5核查归档文件的整理方法 |
三级/高级工
职业功 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1.1.1民航企业组织机构图、民航 | |||
运营范围、机队组成、航空器、地 | |||
1.1.1 能审定民航企业监测计 | 面设施、燃料信息及类型、飞行活 | ||
划或方案 | 动类别等基础信息要点 | ||
1.1 制定监测计划 | 1.1.2能分析航空器和地面设施、燃料、物料,提出监测计划 改进方案 | 1.1.2航空器和地面设施、燃料、物料信息要点 1.1.3国内、国际航空器飞行活动 | |
1.1.3 能与民航公司及其关联 | 和地面活动排放数据监测计划编 | ||
部门阐释监测活动对接内容 | 制要求 | ||
1.1.2 监测活动对接内容和范围 | |||
1.民航监测计划制定和实施 | 1.1.3 监测活动对接工作的要求 | ||
1.2 获取活动水平数据 | 1.2.1 能审定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 2.2.2 能识别监测数据的不确 | 1.2.1活动水平信息文档 1.2.2监测设备数据读取方法和记录要求 1.2.3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要求 | |
并确定排放 | 定性,校核监测数据准确度 | 2.2.4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要求 | |
因子 | 2.2.3 能提出数据处理的改进 | 2.2.5 监测数据校核方法 | |
措施 | 2.2.6 排放因子选取方法和适用 | ||
条件 | |||
1.3 检查和 | 1.3.1能诊断监测设备异常 1.3.2能分析监测设备的测量误差 1.3.3能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完成监测设备维护和校准 | 1.3.1 监测设备使用说明 | |
维护航空器 | 1.3.2 监测设备异常情况分类 | ||
飞行活动及 | 1.3.3 设备测量误差范围和因素 | ||
地面设施活 | 1.3.4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 | ||
动数据监测 | 求 | ||
设备 | 1.3.5 监测设备维护和校准要求 | ||
2.1.1能审定航空器飞行活动和地面活动间碳排放边界 2.1.2能审定统计核算工作流程及其方案 | 2.1.1 民航企业生产运行能耗及 | ||
排放环节 | |||
2.1.2 航空器油耗统计管理要求 | |||
2.1.3 航空器碳排放统计管理要 | |||
2.1 制定统 | 求 | ||
计核算工作 | 2.1.4 民航企业地面能耗统计管 | ||
2.民航统计核算及报告编制 | 方案 | 理要求 2.1.5航空器飞行活动和地面活动间碳排放边界划定方法 2.1.6民航企业统计核算和报告 的范围、要点、一般流程 | |
2.2.1 能审定飞行器统计核算 | 2.2.1 飞行器统计核算基础数据 | ||
基础数据 | 整理、分析方法 | ||
2.2 统计核 | 2.2.2 能审定地面设施统计核 | 2.2.2 地面设施统计核算基础数 | |
算排放量 | 算基础数据 | 据整理、分析方法 | |
2.2.3 能分析民航企业排放情 | 2.2.3 民航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 | ||
况 | 指南内容和要点 |
2.3编制统计核算报告 | 2.3.1能审定民航企业统计核算报告 2.3.2能编制民航企业国际碳排放报告 | 2.3.1民航企业统计核算报告的内容和要求 2.3.2民航企业的排放统计核算结果的分析方法 2.3.3民航企业运行流程要点 2.3.4国内、国际航空器飞行、地面活动年度排放报告、监测计划编制、数据报送及保密要求 | |
2.4 建立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 | 2.4.1能建立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 2.4.2能编制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4.3能制定文件归档流程和清单 | 2.4.1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点 2.4.2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开发流程 2.4.3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内容及编制方法 2.4.4统计核算文件归档的程序、方法 2.4.5统计核算文件归档的内容 和要点 | |
3.民航碳排放核查组织与实施 | 3.1 制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3.1.1能审定核查工作目标 3.1.2能审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3.1.1核查工作目标确定方法 3.1.2核查工作原则和流程 3.1.3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构成与要点 3.1.4国际可测量、可报告、可 核证(MRV)基本原则和内容要点 |
3.2 文件评审和现场核查 | 3.2.1能审定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文件评审清单 3.2.2能出具和审定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文件评审结论 3.2.3能编制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行情况报告 3.2.4能组织开展国际现场核查 | 3.2.1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3.2.2航空器和地面设施统计核算指南或标准规范 3.2.3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文件评审内容和要点 3.2.4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求 3.2.5国际相关飞行活动排放数 据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 |
3.3 建立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 3.3.1能建立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3.3.2能审定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3.3能制定文件归档流程 3.3.4能制定文件归档清单 | 3.3.1核查质量管理的流程、内容和要点 3.3.2核查质量管理体系的使用方法 3.3.3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和编写方法 3.3.4核查文件归档的程序、方法 |
1.1.1二级/技师
职业功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1.1 优化监 | 1.1.1能优化监测系统、飞行器 | 1.1.1国家和国际对飞行器和地面设施的监测设备、监测系统的要求 1.1.2监测设备、监测系统和监测计划/方案的符合性审查要点 1.1.3监测系统、计划和方案的优 化方法 | |
测系统、监 | 和地面设施监测计划或方案 | ||
测计划或方 | 1.1.2 能审定检测设备或监测 | ||
案 | 系统的符合性 | ||
1.民航 | |||
监测计划制定和实施 | |||
1.2 检查和维护航空器 | 1.2.1 能制定监测设备和系统 | 1.2.1监测设备和系统检查流程和要点 1.2.2监测设备和系统维护要点 | |
飞行活动及 | 的检查和维护手册 | 1.2.3 监测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 | |
地面设施活 | 1.2.2 能制定监测设备校准误 | 求 | |
动数据监测 | 差处理技术规范 | 1.2.4 监测设备维护和校准要求 | |
设备 | 1.2.5 监测设备校准和误差处理 | ||
要求和方法 | |||
2.1.1 民航企业的排放统计核算 | |||
2.1 统计核算排放量并编制报告 | 2.1.1能审定民航企业排放结论 2.1.2能审定民航企业国际碳排放报告 | 结果的分析方法 2.1.2民航企业碳排放统计核算指南内容和要点 2.1.3国际航空器飞行、地面活动 年度排放报告、监测计划编制、数 | |
2.民航 | 据报送及保密要求 | ||
2.2.1能优化和改进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 2.2.2能审定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2.3能审定文件归档流程和清单 | 2.2.1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容和要点 2.2.2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开发流程 2.2.3统计核算质量管理体系的文件内容及编制方法 2.2.4统计核算文件归档的程序、方法 2.2.5统计核算文件归档的内容 和要点 | ||
统计核 | |||
算及报 | |||
告编制 | |||
2.2 建立统 | |||
计核算质量 | |||
管理体系 | |||
3.1.1 能编制和审定国际航空 | 3.1.1国际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3.1.2国际航空器和地面设施统计核算指南或标准规范 3.1.3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文件评审内容和要点 3.1.4航空器和地面设施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求 3.1.5国际相关飞行活动排放数 据核查报告内容和要点 | ||
3.民航 | 器和地面设施文件评审结论 | ||
碳排放 | 3.1 文件评 | 3.1.2 能审定航空器和地面设 | |
核查组 | 审和现场核 | 施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行情况 | |
织与实 | 查 | 报告 | |
施 | 3.1.3 能编制和审定国际现场 | ||
核查报告 |
3.2 建立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 3.2.1能优化和改进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3.2.2能审定文件归档流程 3.2.3能审定文件归档清单 | 3.2.1核查质量管理的流程、内容和要点 3.2.2核查质量管理体系的使用方法 3.2.3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和编写方法 3.2.4核查文件归档的程序、方法 | |
4.碳排放履约 | 4.1 制定民航企业碳排放履约方案 | 4.1.1 能收集和整理国内、 碳排放履约政策要求 4.2.2 能收集和整理国内外碳市场信息 | 4.1.1国内碳排放履约政策内容和要点 4.1.2国际民航组织 CORSIA政策内容和要点 4.1.3欧盟、英国等国际碳排放履 约政策内容和要点 |
4.3 执行履约操作 | 4.3.1 能使用国内外碳排放注册、登记和结算工具 4.1.2能使用国内、国际碳排放权交易工具,执行国内、国际 碳市场交易 | 4.3.1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结算要求 4.3.2国内外碳市场履约交易要求 | |
5.技术管理 | 5.1 开发民航碳排放管理方法学和标准、技术规范 | 5.1.1能开发民航碳排放管理方法学 5.1.2能编制民航碳排放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 5.1.1民航碳排放管理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标准、技术规范 5.1.2民航碳排放管理方法学开发要点 5.1.3已发布的民航碳排放管理案例 5.1.4民航碳排放管理工作技术和要点 5.1.5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要点 |
5.2 设计和开发民航碳排放管理工 具 | 5.2.1能提出民航碳排放管理工具需求 5.2.2能编制民航碳排放管理 工具使用说明 | 5.2.1民航碳排放管理工具的逻辑架构 5.2.2民航碳排放管理工具的功 能模块 | |
6.培训与指导 | 6.1 人员培训 | 6.1.1能制订培训计划 6.1.2能编写培训资料,制作培训课件 6.1.3能培训三级及以下级别 的民航碳排放管理员 | 6.1.1培训计划编制要求 6.1.2培训课程开发的技术与方法 6.1.3培训组织与实施方法 |
6.2 业务指导 | 6.2.1能制订业务指导方案 6.2.2能指导三级及以下级别的民航碳排放管理员业务 | 6.2.1业务指导方案编制体例及要求 6.2.2业务指导方法 |
一级/高级技师
职业功 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1.碳排放履约 | 1.1 制定民航企业碳排放履约方案 | 1.1.1能分析国内外碳市场信息,并制定民航企业碳排放履约工作计划 1.1.2能建立民航企业碳排放履约管理体系 1.1.3能制定民航企业碳资产 管理战略 | 1.1.1国内碳排放履约政策内容和要点 1.1.2国际民航组织 CORSIA政策内容和要点 1.1.3欧盟、英国等国际碳排放履约政策内容和要点 1.1.4碳资产管理战略要点 |
1.3 执行履约操作 | 1.2.1能组合和优化国内外碳排放注册、登记和结算工具 1.2.2能执行民航企业碳排放履约管理体系 | 1.2.1碳排放权注册、登记和结算要求 1.2.2国内外碳市场履约交易要求 1.2.3民航企业碳排放履约管理 体系内容和要点 | |
2.技术管理 | 2.1 开发民航碳排放管理方法学和标准、技术规范 | 2.1.1能审定民航碳排放管理方法学 2.1.2能审定民航碳排放管理标准和技术规范 | 2.1.1民航碳排放管理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标准、技术规范 2.1.2民航碳排放管理方法学开发要点 2.1.3已发布的民航碳排放管理案例 2.1.4民航碳排放管理工作技术和要点 2.1.5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要点 |
2.2 设计和开发民航碳排放管理工 具 | 2.2.1能优化民航碳排放管理工具需求 2.2.2能审定民航碳排放管理 工具使用说明 | 2.2.1民航碳排放管理工具的逻辑架构 2.2.2民航碳排放管理工具的功 能模块 | |
3.培训与指导 | 3.1 人员培训 | 3.1.1能制订培训计划 3.1.2能编写培训资料,制作培训课件 3.1.3能培训二级及以下级别 的民航碳排放管理员 | 3.1.1培训计划编制要求 3.1.2培训课程开发的技术与方法 3.1.3培训组织与实施方法 |
3.2 业务指导 | 3.2.1能制订业务指导方案 3.2.2能指导二级及以下级别的民航碳排放管理员业务 | 3.2.1业务指导方案编制体例及要求 3.2.2业务指导方法 |
民航碳排放管理员报考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高级工: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5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高级工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经评估论证、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3)具有大学专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高级工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或经本职业高级工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二级/技师: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预备技师证书的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含)以上。
(3)具有大学本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 或经本职业技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一级/高级技师: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评价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以及综合评审。理论知识考试以笔试、机考等方式为主,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技能考核以笔试、机考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技能水平;综合评审主要针对技师和高级技师,通常采取审阅申报材料、答辩等方式进行全面评议和审查。
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 60分(含) 以上者为合格。
理论知识考试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 1:15,且每个考场不少于 2 名监考人员;技能考核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 1:5,且每个考场不少于 2名监考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为 3人(含)以上单数。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 90 分钟;技能考核时间: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分别不少于 60 分钟,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分别不少于 90 分钟;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在标准教室或者计算机机房进行,其中技能考核应具有满足本职业评价所需的装备、工具和模拟软件;综合评审在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的室内进行。
五级/初级工 40标准学时;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分别 80标准学时;
三级/高级工 80 标准学时;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100 标准学时。
技能等级 项目 | 四级/ 中级工 (%) | 三级/ 高级工 (%) | 二级/ 技师 (%) | 一级/ 高级技师 (%) | |
基本要求 | 职业道德 | 5 | 5 | 5 | 5 |
基础知识 | 20 | 20 | 10 | 5 | |
相关知识要求 | 民航监测计划制定和实施 | 25 | 25 | 15 | — |
民航统计核算及报告编制 | 25 | 25 | 15 | — | |
民航碳排放核查组织与实施 | 25 | 25 | 15 | — | |
碳排放履约 | — | — | 15 | 35 | |
技术管理 | — | — | 15 | 30 | |
培训与指导 | — | — | 10 | 25 |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技能等级 项目 | 四级/ 中级工 (%) | 三级/ 高级工 (%) | 二级/ 技师 (%) | 一级/ 高级技师 (%) | |
技能要求 | 民航监测计划制定和实施 | 30 | 30 | 20 | — |
民航统计核算及报告编制 | 40 | 40 | 20 | — | |
民航碳排放核查组织与实施 | 30 | 30 | 20 | — | |
碳排放履约 | — | — | 15 | 35 | |
技术管理 | — | — | 15 | 35 | |
培训与指导 | — | — | 10 | 30 |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碳排放咨询员共设三个等级,分别为: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采取线上机考形式,其中碳排放咨询师考试内容包含《碳排放咨询理论》和《碳排放咨询实务》两部分。综合为一张试卷进行考试,由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组成,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视为考试合格。
碳排放交易员工作内容主要有:碳排放权交易前期信息准备、前期操作准备;碳排放权登记业务办理、账户管理;碳排放权交易账户管理、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碳排放权资金结算账户管理及合规性管理;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碳排放核算员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碳排放核算员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有较强的观察理解、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沟通协调,以及数学运算、语言表达和文字描述等能力;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风险预判能力;具有正常的视力、色觉、听觉和空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