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核查员已于2021年12月28日恢复招生,2022年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已公布,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碳排放核查员是指根据各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相关标准,技术规范,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核实和查证,编制真实、完整、准确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专业人员。并根据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以及相关技术规范,对重点排放单位报告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和相关信息进行全面核实、查证的过程。
四级/中级工
职业功 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1. 制定、审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1.1 处理信息和对接工作 | 1.1.1能收集、整理核查工作所需资料和信息 1.1.2能对接核查工作涉及的主体及其内外部关联部门 1.1.3能开展组织层级核查前 期评估 | 1.1.1核查工作原则和流程 1.1.2核查工作资料和信息的内容和要点 1.1.3核查工作对接流程和要点 1.1.4组织层级核查前期评估内容和要点 |
1.2 制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1.2.1能提出核查工作目标 1.2.2能编制组织层级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1.2.1核查工作目标确定方法 1.2.2核查工作原则和流程 1.2.3组织层级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构成与要点 | |
2.核查实施 | 2.1 文件评审 | 2.1.1能编制组织层级文件评审清单 2.1.2能审查组织层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及其支持性材料 2.1.3能审查组织层级排放报告及其支持性材料 | 2.1.1组织层级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2.1.2组织层级统计核算指南或标准规范 2.1.3组织层级核查指南或标准规范 2.1.4组织层级文件评审内容和 要点 |
2.2 现场核查 | 2.2.1能判断组织层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执行情况 2.2.2能实施组织层级现场排 放设施、数据的核查 | 2.2.1组织层级数据质量控制计划要求 2.2.2组织层级现场核查的程 序、要求、方法 | |
3.管理质量和归档文件 | 3.1 建立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 3.1.1能使用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3.1.2能编制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 3.1.1核查质量管理的流程、内容和要点 3.1.2核查质量管理体系的使用方法 3.1.3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 构成和编写方法 |
3.2 归档和保存文件 | 3.2.1能检查归档文件的完整性 3.2.2能整理归档文件 | 3.2.1核查归档文件清单和要点 3.2.2核查归档文件的整理方法 |
三级/高级工
职业功 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1. 制定、审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1.1 处理信息和对接工作 | 1.1.1能出具和审定组织层级核查前期评估意见 1.1.2能开展项目、区域层级核查前期评估 | 1.1.1核查工作原则和流程 1.1.2组织、项目、区域层级核查前期评估内容和要点 1.1.3组织层级核查前期评估意 见的内容 |
1.2 制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1.2.1能审定组织层级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1.2.2能编制项目、区域层级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1.2.1核查工作原则和流程 1.2.2组织层级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构成与要点 1.2.3项目、区域层级核查工作 计划或方案的构成与要点 | |
2.核查实施 | 2.1 文件评审 | 2.1.1能审定组织层级文件评审清单 2.1.2能出具和审定组织层级文件评审结论 2.1.3能识别组织层级现场核查重点 2.1.4能编制项目、区域层级文件评审清单 2.1.5能审查项目设计文件及其支持性材料 2.1.6能审查项目监测报告及其支持性材料 2.1.7能审查区域层级文件及其支持性材料 2.1.8能审查区域层级监测报告及其支持性材料 | 2.1.1组织层级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2.1.2组织层级文件评审内容和要点 2.1.3现场访问重点的识别方法 2.1.4项目层级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2.1.5温室气体减排项目设计文件编制要求和检查方法 2.1.6项目监测报告编制要求和检查方法 2.1.7区域层级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2.1.8区域层级文件编制要求和检查方法 2.1.9区域层级监测报告编制要 求和检查方法 |
2.2 现场核查 | 2.2.1能制定组织层级现场核查计划 2.2.2能出具和审定组织层级现场核查结论 2.2.3能实施减排审定项目的现场访问 2.2.4能实施减排核证项目的现场访问 2.2.5能实施区域层级现场核查 | 2.2.1组织层级现场核查计划的内容和要点 2.2.2组织层级现场核查的程序、要求、方法 2.2.3减排项目的边界范围 2.2.4项目层级核查的抽样方法 2.2.5审定项目现场访问的流程和内容 2.2.6核证项目现场访问的流程和内容 2.2.7区域层级现场核查计划的内容和要点 2.2.8区域层级现场核查的程 序、内容、方法 | |
2.3 内部技术评审 | 2.3.1 能实施组织层级内部技术评审 | 2.3.1 组织层级内部技术评审的方法、内容和流程 |
2.3.2 能阐释和修正组织层级核查结论 | 2.3.2 组织层级核查结论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 ||
3.1.1 核查质量管理的流程、内 | |||
容和要点 | |||
3.1.1 能建立核查质量管理体 | 3.1.2 核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 ||
3.管理质量和 | 3.1 建立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 系 3.1.2能审定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3.1.3能组织核查质量管理体 | 方法 3.1.3核查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构成和编写方法 3.1.4核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管 |
归档文 | 系的内审 | 理的内容和要点 | |
件 | 3.1.5 核查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 | ||
内容和流程 | |||
3.2.1 核查文件归档的程序、方 | |||
3.2 归档和 | 3.2.1 能制定文件归档流程 | 法 | |
保存文件 | 3.2.2 能制定文件归档清单 | 3.2.2 核查文件归档的内容和要 | |
点 |
二级/技师
职业功 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1. 制定、审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1.1 处理信息和对接工作 | 1.1.1能出具和审定项目层级核查前期评估意见 1.1.2能出具和审定区域层级核查前期评估意见 | 1.1.1核查工作原则和流程 1.1.2项目、区域层级核查前期评估内容和要点 1.1.3项目、区域层级核查前期 评估意见的内容 |
1.2 制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1.2.1能审定项目层级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1.2.2能审定区域层级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1.2.1核查工作原则和流程 1.2.2项目层级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的构成与要点 1.2.3区域层级核查工作计划或 方案的构成与要点 | |
2.核查实施 | 2.1 文件评审 | 2.1.1能审定项目、区域层级文件评审清单 2.1.2能出具和审定项目、区域层级文件评审结论 2.1.3能识别项目、区域层级现场核查重点 | 2.1.1项目层级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2.1.2区域层级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2.1.3项目层级文件评审结论的主要内容 2.1.4区域层级文件评审结论的主要内容 2.1.5现场访问重点的识别方法 |
2.2 现场核查 | 2.2.1 能制定项目层级现场核查计划 | 2.2.1 项目层级现场核查计划的内容和要点 |
2.2.2能制定区域层级现场核查计划 2.2.3能出具和审定项目层级现场核查结论 2.2.4能出具和审定区域层级限产核查结论 | 2.2.2项目层级现场核查的程序、要求、方法 2.2.3项目层级现场核查结论的主要内容 2.2.4区域层级现场核查计划的内容和要点 2.2.5区域层级现场核查的程序、内容、方法 2.2.6区域层级现场核查结论的 主要内容 | ||
2.3 内部技术评审 | 2.3.1能实施项目层级内部技术评审 2.3.2能阐释和修正项目层级核查结论 2.3.3能实施区域层级内部技术评审 2.3.4能阐释和修正区域层级 核查结论 | 2.3.1项目层级内部技术评审的方法、内容和流程 2.3.2项目层级核查结论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2.3.3区域层级内部技术评审的方法、内容和流程 2.3.4区域层级核查结论的内容 和编制要求 | |
3.管理质量和归档文件 | 3.1 建立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 3.1.1能优化核查质量管理体系 3.1.2能审定核查质量管理体系的内审结论 | 3.1.1核查质量管理的流程、内容和要点 3.1.2核查质量管理体系的优化和改进方法 3.1.3核查质量管理体系内审的 内容和流程 |
3.2 归档和保存文件 | 3.2.1能审定文件归档流程 3.2.2能审定文件归档清单 | 3.2.1核查文件归档的程序、方法 3.2.2核查文件归档的内容和要 点 | |
4.技术管理 | 4.1 开发核查方法学和标准、技术规范 | 4.1.1能开发核查方法学 4.1.2能编制核查标准和技术规范 | 4.1.1核查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标准、技术规范 4.1.2核查方法学开发要点 4.1.3已发布的核查方法学案例 4.1.4核查工作技术和要点 4.1.5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要点 |
4.2 设计和 开发核查工具 | 4.2.1能提出核查工具需求 4.2.2能编制核查工具使用说明 | 4.2.1核查工具的逻辑架构 4.2.2核查工具的功能模块 | |
5.培训与指导 | 5.1 人员培训 | 5.1.1能制订培训计划 5.1.2能编写培训资料,制作培训课件 5.1.3能培训三级及以下级别 的碳排放核查员 | 5.1.1培训计划编制要求 5.1.2培训课程开发的技术与方法 5.1.3培训组织与实施方法 |
5.2 业务指 导 | 5.2.1 能制订业务指导方案 | 5.2.1 业务指导方案编制体例及 要求 |
5.2.2 能指导三级及以下级别 的碳排放核查员业务 | 5.2.2 业务指导方法 |
一级/高级技师
职业功 能 | 工作内容 | 技能要求 | 相关知识要求 |
1.核查实施 | 1.1 文件评审 | 1.1.1能制定文件评审流程、技术规范和要点清单 1.1.2能开发文件评审识别现场核查重点的方法 | 1.1.1组织、项目、区域层级核查工作内容和要点 1.1.2技术规范编制方法 1.1.3现场访问重点的识别逻辑和要点 |
1.2 现场核查 | 1.2.1能制定现场核查流程、技术规范和要点清单 1.2.2能优化现场核查方法 | 1.2.1组织、项目、区域层级现场核查内容和要点 1.2.2技术规范编制方法 1.2.3现场核查优化方法 | |
1.3 内部技术评审 | 1.3.1能制定内部技术评审流程、技术规范和要点清单 1.3.2能优化和改进内部技术 评审方法 | 1.3.1组织、项目、区域层级内部技术评审内容和要点 1.3.2技术规范编制方法 1.3.3内部技术评审优化方法 | |
2.技术管理 | 2.1 开发核查方法学和标准、技术规范 | 2.1.1能优化和改进核查方法学 2.1.2能审定核查标准和技术规范 | 2.1.1核查法律法规、行业政策、标准、技术规范 2.1.2核查方法学开发要点 2.1.3已发布的核查方法学案例 2.1.4核查工作技术和要点 2.1.5标准和技术规范编制要点 |
2.2 设计和 开发核查工具 | 2.2.1能开发核查工具 2.2.2能优化和改进核查工具 | 2.2.1核查工具开发方法 2.2.2核查工具测试、优化、改进方法 | |
3.培训与指导 | 3.1 人员培训 | 3.1.1能审定培训计划 3.1.2能审定培训资料,制作培训课件 3.1.3能培训二级及以下级别 的碳排放核查员 | 3.1.1培训计划编制要求 3.1.2培训课程开发的技术与方法 3.1.3培训组织与实施方法 |
3.2 业务指导 | 3.2.1能审定业务指导方案 3.2.2能指导二级及以下级别的碳排放核查员业务 | 3.2.1业务指导方案编制体例及要求 3.2.2业务指导方法 |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五级/初级工:
(1)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
(2)职业或相关职业学徒期满。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四级/中级工: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五级/初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
(2)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
(3)取得技工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经评估论证、以中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中等及以上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4)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中级工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高级工: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5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高级工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并具有经评估论证、以高级技能为培养目标的高等职业学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
(3)具有大学专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高级工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或经本职业高级工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二级/技师:
(1)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 并取得结业证书。
(2)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 的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或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预备技师证书的技师学院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含)以上。
(3)具有大学本科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并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三级/高级工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2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技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书(含尚未取得毕业证书的在校应届毕业生),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1 年(含)以上, 或经本职业技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具备以下条件者,可申报一级/高级技师:
取得本职业或相关职业二级/技师职业资格证书(技能等级证书)后,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4 年(含)以上,或累计从事本职业或相关职业工作 3 年(含)以上,经本职业高级技师技能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评价分为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以及综合评审。理论知识考试以笔试、机考等方式为主,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掌握的基本要求和相关知识要求;技能考核以笔试、机考等方式进行,主要考核从业人员从事本职业应具备的技能水平;综合评审主要针对技师和高级技师,通常采取审阅申报材料、答辩等方式进行全面评议和审查。
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和综合评审均实行百分制,成绩皆达 60分(含) 以上者为合格。
理论知识考试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 1:15,且每个考场不少于 2 名监考人员;技能考核中的监考人员与考生配比不低于 1:5,且每个考场不少于 2名监考人员;综合评审委员为 3人(含)以上单数。
理论知识考试时间不少于 90 分钟;技能考核时间:五级/初级工、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分别不少于 60 分钟,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分别不少于 90 分钟;综合评审时间不少于 30 分钟。
理论知识考试、技能考核在标准教室或者计算机机房进行,其中技能考核应具有满足本职业评价所需的装备、工具和模拟软件;综合评审在配备必要的多媒体设备的室内进行。
五级/初级工 40标准学时;四级/中级工、三级/高级工分别 80标准学时;
三级/高级工 80 标准学时;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 100 标准学时。
理论知识权重表
技能等级 项目 | 四级/ 中级工 (%) | 三级/ 高级工 (%) | 二级/ 技师 (%) | 一级/ 高级技师 (%) | |
基本要求 | 职业道德 | 5 | 5 | 5 | 5 |
基础知识 | 20 | 20 | 10 | 5 | |
相关知识要求 | 制定、审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20 | 20 | 15 | — |
核查实施 | 30 | 30 | 30 | 40 | |
管理质量和归档文件 | 25 | 25 | 20 | — | |
技术管理 | — | — | 10 | 30 | |
培训与指导 | — | — | 10 | 20 |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技能要求权重表
技能等级 项目 | 四级/ 中级工 (%) | 三级/ 高级工 (%) | 二级/ 技师 (%) | 一级/ 高级技师 (%) | |
技能要求 | 制定、审定核查工作计划或方案 | 25 | 25 | 15 | — |
核查实施 | 50 | 50 | 45 | 45 | |
管理质量和归档文件 | 25 | 25 | 20 | — | |
技术管理 | — | — | 10 | 30 | |
培训与指导 | — | — | 10 | 25 | |
合计 | 100 | 100 | 100 | 100 |